永恒的生命

哲人说:“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

>> 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希望以下这一段《摘抄》能够启发我们为何该“友善”的心。

什么是友善?

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了。

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

他们聊得挺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阿马提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

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


少年从此变了样,他在贫困和苦难中重拾自尊,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

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材了,在世界第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

小女孩善待少年,是为了体面地维护他的尊严。她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她的友善、宽容和爱心——就如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底上,怎样震撼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心,让他重新树立了信念,扬起生活的风帆。

一次友善的交谈,一首优美的曲子,就这样改变了人的一生!其实,温和与友善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朋友们,请奉献您的友善,那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也是一种爱的储蓄;它让您和您身边的人感情更纯真,也让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Read more...

好言一句三冬暖

>> Wednesday, January 28, 2009

在网路上看到好一则《好言一句三冬暖》,希望您们会喜欢。

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胡佛,有一次飞回洛杉矶,在距地面九十多米高的空中,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幸亏他技术高超,飞机才奇迹般地着陆。

胡佛立即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预料的,他驾驶的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却是喷气机用油。

当他召见那个负责保养的机械工时,对方已吓得直哭。

这时,胡佛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维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说:“为了证明你能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的飞机做维修工作。”

从此,胡佛的飞机再也没有出过差错,那位马马虎虎的维修工也变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了。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

虽然维修工的过失险些使自己丧命,但心地善良的胡佛深深懂得有过失者的心理。

当对方因出了严重差错而痛苦不堪时,善解人意,自我克制,出人意料地给予宽慰,使其恢复自信和自尊。

这,就是友善的巨大力量。

试想,如果胡佛愤怒斥责这位维修工,甚至不依不饶地追究他的责任,那么很可能会彻底地毁了他。

可见,面对同一件事,以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就会有迥异的结局。

友善,可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仅善待了他人,也能使自己得益——胡佛的飞机不是从此就没出过任何差错吗?而以愤怒乃至暴力来应对,结果往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人生在世,请拥有一颗友爱之心,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吧!

Read more...

机缘

>> Tuesday, January 27, 2009

人与人的相识,都始于机缘。就如同您我一样,虽然您我或许不曾相识,但能够透过网路这个平台来了解我的想法,都是机缘。

机缘是一项科学无法证实的事件,它有时感觉起来像是命中注定,彷彿有个无法解释的力量在导引着我们。

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是那么的多,为何您与您的朋友会相识相交,靠的是机缘;打开报纸找工作时,令郎满目的广告,为何您会选上一些公司去应征,靠的是机缘;而您去面试时,来求职的人是那么的多,为何公司主管会选上您,靠的是机缘; 甚至您最近的阅读习惯,一个人能够亲近一本书,也是需要机缘。

而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机缘组成。在我们人生当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都可以提供人生許多问题的指引。掌握机缘,我们就可以成长。

牛頓坐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掉了下拉,发现了地心吸力;富兰克林放风筝,发现了电,后来发明的避雷针。这些科学家为何会有他们伟大的发明,因为他们了解,所有的事情都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帮助我们成长。

话说回来关于我们那个老朋友Z先生的女儿的处境,遇到她的先生,其实就是一种机缘。由于先生出自豪门,家财万贯,不需要在外头工作,只需把家业管理;老朋友的女儿的埋怨是,她的先生很有时间,不是每天都去上班,每天只会想着到处去旅行,买豪车,没过个正常人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理想,不会创业.......

各位朋友,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就是我们埋头苦干的理想退休生活吗?????

人生就是如此,有很多的机缘,我们必須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件件的发现这些机缘,靠着这些机缘的引导,我们的人生就会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Read more...

友善

>> Monday, January 26, 2009

最近,我们遇见了一位友人,这位友人是老师。友人提到,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学校竟然有大约20%的老师申请转校;校长没批的公文,教育局竟然批了下来。而大多数老师们转校的地点竟然离学校不到10公里以外的学校。

最近学校开学了,校长的态度转变得好友善,让我的这位友人有点受宠若惊。

待人友善是我们做人的必须。可是当一个平时待人并不太友善的人,突然待您友善时,我们反而会变得战战兢兢。

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时甚至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

每个人的理想的生活环境,是希望生活在友好、友谊、友爱的氛围中,也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意、善良、善举。

我们的校长职工会很努力的给学校老师与家长大力倡导'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动员全国师长共同努力,创造这样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这就需要每个师长都从自己做起,特别是从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态度与同事相处、与家人相处、与朋友相处。这种融洽友善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心情愉快,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加快我们国家发展的步伐。

如今,我们生活素质提升了:不缺吃,不缺穿,但就缺少了友善。出门一把锁,进家关起门,睦邻相互很少往来,邻里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同事之间如果座位坐的相近的可能还会嘘寒问暖,坐的远一点的,就很少有感情的联系,在这种状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相对的减少。

工作环境的和谐与否不仅会影响到居家生活环境,也是社会和谐与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事如果和睦,有事互相帮忙,融洽相处,就亲如一家,给人带来方便和快乐。相反,同事如果感情冷淡、关系紧张,就会影响到您的好心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而同事之间如果因为小事导致争执甚至吵闹,这更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

如果和和气气是为了您是上级而我是员工,这种和气是虚的,一旦有机会,这个和气就会瓦解;就好比老师们对校长的和气是经不起考验的。

愿以以下的寓言与您共勉之。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Read more...

反省

>> Friday, January 23, 2009

嗨!各位新年快乐!由于农历新年假期外出度假去了,没把电脑带去。部落格的posting有些延误,敬请各位包含。

十年前有位老朋友Z先生嫁女儿,由于女儿嫁入豪门,家里喜气洋洋,女儿的婚纱出自澳洲名设计师,所以婚纱需去澳洲量身定做。由于是华人,晚宴时新娘会穿上大红褂袍来敬酒,所以大红褂袍就从香港量身定制。在婚宴里,新娘的父母即风光又体面的介绍男方的某某 Dato..., Datin...., Tan Sri.....。朋友们都好生羡慕!

结婚七年后,就在三年前,Z先生的女儿离婚了。Z夫妇的好心情掉到谷底,总觉得没面子。在朋友聚会时总在陈述着过气女婿的种种不是..... 过气亲家母对女儿的种种不是..... 相比结婚时在我记忆犹新的种种向好与离婚后的种种埋怨,人心的无常沥沥在眼前。:

当两个从不同背景的人相聚至相爱到结婚....... 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互相的优点,也接受了相互的缺点。可是为何结婚以后,情人的优点竟然消失无影无踪,余留下来的只有缺点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观看事件的角度了。

难道一对夫妇的争吵,只有一方有错而已吗?难道我们这位老朋友的宝贝女儿就全对了吗?

如果想要知道为何别人如此对待自己,我们就必须先观察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以一则寓言故事来了解之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有一间庙宇,庙宇的大厅有1000面镜子。

某天,一只寻找食物的狗在庙里迷路了, 走着走着来到了庙宇的大厅。突然,在它的面前出现了1000个自己在镜中的倒影。它吓了一跳,开始对着它想象的敌人吠叫。镜子同样映出1000齜牙咧嘴、吠叫模样的狗。面对这情况,它更加疯狂的回应。情绪变得紧张激动的它,吓得赶紧退了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某天,另一只狗也来到这个庙宇的大厅。这只狗也被1000个自己的倒影所围绕。它把耳朵竖的高高的,愉快的摇尾巴。此时它惊讶的发现,它正在盯著1000只快乐的小狗,它们也跟它一样在高高的竖著耳朵、迅速的摇著尾巴。它咧了一个大大的微笑,同时看到了1000张同样温暖友善的笑脸。最后,狗带着愉快、兴奋的心情离开庙宇。


别人是自己的镜子,你在别人的脸上都看到了怎样的反应呢?

Read more...

有‘舍’就有‘得’

>>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昨天秋娥fax过来报纸上的一则报导,这则报导源自2008年第19期的《环球人物》,愿与大家分享之:

神秘的散财大亨

在美国有一个人,他76岁,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没有定制过奢华的西服,一直穿着老旧的休闲装;没有昂贵的名表,戴的是廉价的塑料手表;没有自己的小汽车,出门一般乘坐地铁或者出租车,即使乘飞机,也只买经济舱;他用的公文包是个布袋。另外,你如果和他到小酒馆坐坐,他一定会仔细的对账单:如果你住在他家里,睡觉前他一定会提醒你把灯关掉了;甚至和自己的妻子居住在只有一居室的套房里,而且还是租来的……

大家一定很奇怪,一个贫穷而吝啬的美国老头有什么好说的?就让我们看看他都做了那些事吧。

他曾为康奈尔大学捐了5.88亿美元,为加州大学捐了1.25亿美元,为斯坦福大学捐了6000万美元。他曾经投入10亿美元,改造新建了爱尔兰的7所大学和北爱尔兰的2所大学。他曾设立“微笑活动”慈善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的腭裂儿童做手术提供医疗费用。他曾为控制非洲的瘟疫和疾病投入巨额资金,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40亿美元,还有40亿美元等待捐献。

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有3个愿望:

一、在2016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否则死不瞑目。现在,这笔钱正以每年超过4亿美元的速度流向世界各地需要的地方。

二、为富豪们树立一个榜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做出馈赠”。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深受他的影响并已付诸行动。

三、能够安安静静地品味烤奶酪西红柿三明治,而没有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啊,那个亿万富翁在吃这些东西。”

媒体曾追问他,为何非要捐得一干二净?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他,就是美国三大慈善基金会之一,大西洋慈善基金会掌门人——查克·费尼。

会挣钱 ≠ 会花钱

在我们现今的社会,每个人都忙着赚钱,每个人所赚到的钱,大部分是为了自己,极少部分是为了别人,更何况是为了不认识的人。

这则报导让我感受到了“大舍”,查克·费尼示范了“大舍”的规范。

而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少许的捐赠都会沾沾自喜,恨不得所有人都能赞扬;帮了别人,如果那人忘了,我们都会记在心里,认为这个人不值得帮,没有感恩的心。

这则报导提醒了我这普通人的惭愧心,我需要改进,对人要有舍得心,不可斤斤计较,不可有私心,‘小舍’就会慢慢形成‘大舍’。我觉得我还有救,您们认为呢? 嘻嘻!其实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每天都感受到我的成长,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愿正在改进的我也感动了正在改进的您!

以下是关于查克·费尼的个人资料及他白手起家的报告《摘抄》。

隐身慈善家

1988年,查克·费尼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大西洋慈善基金会,其规模庞大,甚至超过了许多美国大型集团公司或家族企业建立的慈善基金组织。尽管有着如此光环,费尼行事却极为低调。

为避开美国法律关于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费尼把基金会带到远离美国本土的百慕大群岛去注册,基金会的名字也没有使用本名。他还定下了常人无法理解的规定:基金会员工不得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受赠单位也不可公开所获善款的来源,否则资助立即中断;基金会禁止举行任何形式的募款晚会,谢绝以费尼命名的慈善项目和活动。

费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从不采纳外来建议,而是完全由自己决定资助对象。自从基金成立以来,收到费尼捐赠的受益人或收益机构遍布世界各地。比如,他曾向南非艾滋病诊所提供赞助,向越南学龄儿童提供交通安全基金,他还向古巴、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的医疗事业提供赞助费用。作为康奈尔大学的毕业生,他为母校捐赠了6亿美元;而作为美籍爱尔兰人,他也向爱尔兰学校慷慨捐赠了10亿美元。就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他所领导的大西洋慈善基金会就向世界各地提供了高达4.58亿美元的慈善资金。

费尼甚至还指定基金会在2016年之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善款。当他的这一被称为“日落行动”的计划宣布后,得到了世界上许多慈善机构的拥护,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就是盖茨名下的比尔·盖茨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们也表示,将于50年内在最后一位理事去世时,捐尽所有的财产。
费尼的诸多慈善项目中有一项“微笑行动”,主要是资助发展中国家腭裂儿童接受整形手术。一次,他亲眼见到一名患有腭裂的女孩,在接受手术后展露的笑容。费尼说,他在这样的时刻才会觉得,财富是有价值的。“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用我的财富去帮助别人,而我自己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就像我从小过的生活一样。我试着努力工作,而不是努力变富有。”

靠“免税”发家

费尼刻意保持着默默无闻的生活,1997年,他的“免税购物连锁店”被法国奢侈品巨头伯纳德·阿诺尔特收购,他的行为才逐渐为公众所知。然而,当媒体希望能对费尼进行采访时,却都被他以“对媒体害羞”为名而婉言回绝了。

就在很多人对费尼广泛捐赠而不留名的做法感到迷惑时,他通过自传《亿万富翁不再:查克·费尼如何秘密敛财和散财》揭开了谜底。

查克·费尼1931年4月23日出生于新泽西州伊丽莎白市的一个爱尔兰裔蓝领家庭,父母都信奉天主教。17岁时,他跟很多男孩子一样,对军队充满向往。他没等军队征召,就瞒报年龄加入了美军。朝鲜战争期间,费尼服役于美国空军,驻扎在韩国和日本;退役时,由于费尼在军队的表现优异,又借助于《退伍军人法案》,他获得了到美国著名学府、常青藤大学之一的康奈尔大学,攻读酒店管理专业并享有36个月奖学金的机会。

读书时,费尼生活并不宽裕,每月110美元的奖学金刚够支付学费,于是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就想出了在校园里卖三明治挣花销的主意。他们的尝试非常成功。有同学甚至开玩笑说,费尼毕业不用找工作,光卖三明治就可以挣大钱。

1956年,当费尼从康奈尔大学毕业时,他还剩下4个月的奖学金。他利用这点奖学金申请了去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学习政治学。但显然,费尼并没有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政治上。在课余时间,他为驻扎在法国南部的美海军舰队军官的子女们组织活动。

在一次巴塞罗那之行中,他遇到了校友罗伯特·米勒。他对米勒说:“我知道有个挣钱的好机会,就是向那些大兵们卖香水、录音机,还有晶体管收音机。”于是,这两个康奈尔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开始了他们“摆地摊”的生意。

从一开始,费尼就留意到在海港免税区购物可以合理避税,他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这个条件来挣钱。费尼和米勒将“免税”概念发挥到了极限。他们将公司总部设在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和荷属安德列斯群岛,然而自己却使用瑞士银行账户,并将利润以费尼的法国妻子丹妮尔和米勒的厄瓜多尔籍妻子詹塔尔的名义存入银行。费尼和米勒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免税规则进行异地邮购,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1960年,费尼和米勒在檀香山和香港创办了第一家连锁免税购物商店,并将这一模式迅速复制到世界各地,他们的免税购物连锁店一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1988年,费尼仅从生意中获得的红利就达到了1.55亿美元,并以身价13亿美元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二十三名。那时的他比鲁珀特·默多克、大卫·洛克菲勒或者唐纳德·特朗普还要有钱。

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亿万富翁们有的霸道,有的奢靡,有的古怪。费尼却是性格十分温和,除了节俭惊人外,其他方面都很平常。

费尼认为,作为一名占有庞大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富人,他肩负着新的公共使命,那就是提醒投资银行的巨头们和硅谷的新贵们,要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作出馈赠”。费尼说,他就是想为富人们“树立一个榜样”,“这些人有太多钱,光是他们自己花是永远也花不完的。”于是,费尼在1988年,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作为亿万富豪,费尼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超脱尘世、神圣无比,事实上,他给自己留下了不到百万美元的私人财产。现年76岁的费尼很清楚,即使只有这点钱,就足以让他的晚年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喜欢逍遥自在,我希望能安静地品尝我的烤乳酪番茄三明治。”

费尼有5个儿女,在假期时,他们都要到宾馆、饭店和超市打工。费尼的女儿贝利十几岁时,有一段时间打了不少长途电话。她父亲发现了长长的话费账单后,立刻切断了电话线,并在家中贴出了一张本市地图,上面标出了附近的公用电话。

对于费尼散尽家财的做法,子女们很赞成。费尼的儿子莱斯利说:“这让我们与普通人无异。”
费尼的行为也许真的值得很多富人们重新思考自己对待金钱的态度:占有并不等于享受,分享也并不等于失去。“裹尸布上并没有口袋”,要懂得这句话并不难,但真要实行起来,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的。

1988年,查克·费尼以身价13亿美元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23名,同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开始“散财”。这个亿万富翁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但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以他为榜样。

Read more...

简单的生命

>>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贡献出去的,转眼间就会把它们全部都收回来。

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与愉快,都完全由自己造成。 别忽略了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们所思所想、所说所做,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

我年过40时才了解到这一点,觉得有些迟,但是迟到好过没到;我如今努力的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那负面的思考模式;把它们通通都改变过来,虽然是有些辛苦,但是我并不想给自己太多的借口了,毕竟对于现在年近50的我,人生是不长了,如果能活到85,我最少还有一半的时间来改进自己。

这几个月,遇到2个患了癌症的少女,她们年龄还小,竟然就面临人生的尾声,我好感慨!很不幸的,在我们见面没多久,她们就与世长辞了。虽然我们可以掌控我们的生活细节,但是我们并不能掌控我们的生命。在我们还有能力悔改时,尽情的悔改吧!

希望无意间漫游到这里的您能早些体会这一点。

Read more...

戒指

>>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与你分享我收到的一个email

戒指

有一次,聽到一位牧師對即將步入婚姻的新人說:「戒指」就是「戒」掉「指」責別人的手。
這句話對我有如當頭棒喝,讓我對「戒指」的定義有新的詮釋。
俯首看著自己手上戴著的結婚戒指,原來它除了是定情物之外,還有另一個提醒,就是「戒掉指責別人的手」。

回想結婚五年多,每次與老公吵架,
幾乎都與「指責」有關。
「你怎麼一直看電視?」
「你怎麼忘記倒垃圾?」
「你怎麼那麼晚回來?」
「你怎麼不幫忙做點家事。」
面對我的指責,老公原本都默默接受,久了,他心裡頭不舒服,開始反駁。
原本只是雞毛蒜皮小事,但兩人都不想輸,在言語上你來我往,
結果越說越激動,最後竟是相吼,不是我氣得奪門而出,
就是他大聲關上房門,兩敗俱傷。
事後,我總是懊惱萬分,為什麼不好好溝通?
「指責」必有一方贏一方輸。

然而,
婚姻並不是要爭那一方贏那一方輸,而是要雙贏。
爭什麼?吵什麼?
其實大家還不都是為了這個家!
如果能多用體諒替代指責,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

現在,
每當我又想指責老公或孩子時,「戒指」就會像暮鼓晨鐘提醒我,
少責備,多體恤,這對婚姻和家庭絕對有益處。
戒指可以廣泛運用在個人行為上,多自省自然就少指責.


Read more...

停止抱怨

>> Monday, January 19, 2009

每当我在反思我的行为表现时,我总会发现,我们的抱怨和批评是不断的;有时我们抱怨政府的政策、抱怨交通的阻塞、批评餐厅食物的烹饪不好、批评别人的不是,一天下来,我发现负面的思考模式占了我们的思考的大部分;而正面的说词例如称赞、贺喜、鼓励别人仅然寥寥无几。

感恩释净道法师的慈悲,通过秋娥把“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送给我,谢谢释净道法师,让我反思我的所作所为。昨天开始,我就细心观察我的言行举止,发现一天下来我都没有在抱怨、批评、闲言些什么;觉得还蛮有成就感的。今早,又开始有意识的观察自己,发现一早下来,尽然批评了4次,我觉得我需要好好的改进了。

为何我觉得我需要好好的改进呢?因为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

试想一下当人们抱怨时,就会讲述着他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他要的东西。如果人们重复抱怨着同样的事情的话,那这个人所重复抱怨的事情就会连续的发生;因为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生活。

假使我们想要过个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该远离抱怨。

没有抱怨的生活是个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人生。

开始停止抱怨,自然的接受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切,不再给任何人或事件贴标签。

自在的生活会带来好运,美好生活就在眼前,只须我们少许的改变。

Read more...

生活的幸福 ≠ 生命的幸福

>>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最近轰动台湾的司法事件是‘前总统陈水扁的弊案’,因为他的儿子在探望他时,带了一本名为《穷得只剩下钱》的书给他,这本书也因而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窮得只剩下錢》这本书描述了以下的故事:

精彩試閱 - 不要只剩下錢

相傳有一位旅居美國事業相當成功的女企業家,住在山邊風景優美的豪宅。有一天,女企業家接到一通很久沒有聯繫的高中好友的電話,說有事要到美國開會,想順道飛去看她。她非常高興,要求好友一定要多住幾天。

屆時這位女企業家開了一部非常高級的車子去接機。

抵達家門時,果真是一棟氣派十足的豪華住宅,四周是一片翠綠寬廣的草坪,其間還有花園、網球場、以及游泳池。

除了到機場接機的車子之外,車庫裡還有一部非常高級的汽車和一部跑車。豪宅裡面有十幾間空著的房間,任由這位好友選擇,每個房間裡面並且掛有高價的名畫。

安頓之後,這位好友問說家人呢?這時女企業家臉色一沉,說:

「我先生有外遇,很少回家。」

這位好友為了緩頰,馬上問:「那孩子呢?」

女企業家嘆口氣說:「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住在別的城市。」

接著嘆口氣說:「你不知道,我現在是『窮得只剩下錢』。」



人不是要拼經濟賺錢嗎?為什麼會窮得只剩下錢?人的需要是什麼?

簡單地說,人的需要有兩大項,一是「階段性」的需要,一是「終極性」的需要。能夠滿足這兩項需要的事物,如果以玻璃珠與珍珠來做為比喻,則玻璃珠滿足階段性的需要,珍珠滿足終極性的需要;前者會煙消雲散,後者則永不分離。

因此我們需要釐清什麼是「階段性」的需要,什麼是「終極性」的需要。

進一步說,為了釐清這兩項需要,我們需要追根究底了解到底「人是什麼」,「人生涵蓋什麼」,「玻璃珠是什麼」,「珍珠是什麼」。

我們不要一生只把握到一大堆的玻璃珠,卻把珍珠給遺漏了,那才是真正的貧窮。本書就是針對這一點來寫。

「人生兩條路:『生活的幸福』不等於 『生命的幸福』,兩樣幸福我們都需要。 」

「窮得只剩下錢」表達生活富有而生命卻貧窮;雖然豐衣足食,卻是不安空虛。本書的貢獻在於指出生命要如何上路,如何把握到快乐与幸福,如何除去不安空虛,以及得到真正永恆的平安喜樂。

資料來源:橄欖出版社


生命的原则是追求幸福。我们也很努力的在找寻幸福,可是在找寻的同时,我们是否走错了航线?我们有没有反省我们得到的幸福是不是我们所追寻的?

现在的我们是否忙于「生活的路」还是「生命的路」?

人生的两条路:「生活的路」或「生命的路」。生活的路追求食衣住行、功名富貴;生命的路追求平安喜乐、永恒的归宿。我们这兩条路都要走。如果生活的路富有,而生命的路貧窮,则虽然丰衣足食却不安空虚,这就掉入「穷得只剩下钱」的困境。

希望人人都能把握到真正的幸福,不要一生奋鬥下來,落得「只剩下帶不走的钱」。

Read more...

不存在的女儿

>>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故事始于从一个大风雪的夜晚,医生大卫亲自为妻子诺拉接生,却发现双胞胎之一的女婴患有唐氏症。为了不让妻子面对新生女儿的心智障碍的悲剧,大卫以善意的谎言蒙骗诺拉说:女儿已夭折,於是吩咐当年在场的护士洛琳把小女婴送到安养机构。谁知这个決定从此让整个家庭变了样。

太太诺拉无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阴影,开始酗酒、外遇,只为了麻木自己都说不清的失落,独子保罗则得不断和双胞胎妹妹菲比的幽灵纠缠,换取父母的一点注意。大卫满心愧疚不能言说,於是一头栽进摄影,到处拍摄女婴、女孩、少女,仿佛要为远方的女儿留下成长记录。

但是当年在场的护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卫要求将小女婴送到安养机构。在开車离去的途中,这位暗恋大卫的护士決定独自把女婴养大。她搬到另一个城市,隐姓埋名靠各式各样的兼差赚取生活费,用一己之力对抗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为这位小女婴打造出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这两个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对比,活著的保罗和「死去」的菲比;物质生活无虞唯独不能坦诚以对的医师,困苦艰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诚勇敢的单亲妈妈。多年以后,当卡洛琳与大卫重逢,她对他说:「你逃过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错过了无数的喜乐。」

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关爱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虚空难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书中每个人跟命运挣扎奋斗著,用力背起人生苦难重担……


你可以选择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种种摧残人生不幸事件,不断地在我们周遭发生,只要不幸碰到了,往往使人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就犹如故事中的大卫。

大卫一开始决定送走自己患有唐氏症的女儿,是因为他曾经走过同样的痛苦;他患有唐氏症的妹妹來不及長大,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所以他了解当初母亲照顾妹妹的辛苦,以及在这过程中的难过、痛苦,由於为了不想让自己的妻子经历母亲同样的过程,他才会有这样的动机。

但是,为了避免痛苦,换来的竟然是更大的困扰。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虽然我们未必会碰到大卫的那种困境,但是,我们也会常常遇上逆境, 在我们与逆境相遇时,我们所要面对的,除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件事之外,我们还需要留意我们所做出的决定是否会造成自己和别人的伤害。就像当年的大卫,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并没有顾虑到妻儿的伤害;却给自己、妻子、儿子带来了许多痛苦。

而卡洛琳,却认为如果把小女婴送到安养中心,她就不会幸福,於是就决定自己抚养小女婴长大,虽然她并不知道这个小女婴能活多久,但是还是很努力的抚养她、照顾她,虽然小女婴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但是却带给了小女婴幸福的生活环境;而大卫却错过了抚养小女婴的无限喜乐。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困难会教导我们,应该以坚定的心情去迎接,纵使是在极为困难的处境中,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超越自己的困境,更能从中体会困境的价值,进而鼓动我们的生活。

所以,许多事情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只要在过程中努力,就算结果不如意,那也让我们在过程中学习,这才是人生。

拥有苦与乐过程记录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经历过那个苦,幸福的感受才会显现出来。



Read more...

生病是生命的转机

>> Tuesday, January 13, 2009

人生要是没有一些转折点,身为“人”的我们有时是没有、不会、懒得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我们遇到困境时, 反思是必要的; 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遇到了瓶颈,身体自自然然就会反应,让我们有机会改进。如果机会到来,而您没好好把握,机会之窗关闭之后,我们就不知道何时才会有机会遇见了。

身为“人”的我们很奇怪,生病总是认为“不好”; 殊不知道其实是我们有着“转机” 才会生病的。为何呢?因为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运作良好,我们的身体机能发现细菌感染了,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它们豁出去了,才会让我们生病的。试想一下,如果免疫系统不好的话,细菌就不会被发现了,潜伏在您的身体里,要是潜伏久了,就会形成更加严重的病症了。

所以,如果我们的身体生病了, 我们要心存感恩; 感恩我们的身体能够迅速的发现病菌,及时通知我们让我们能够及时看医生,及时的把身体照料好。也趁着休假在家养病时,思考我们的人生道路是否是时候来改变自己了。

所以,我非常正面的认为生病是生命的转机,是一个让我们反省的好机会。 反省之后,在出发,走出更美好的人生。

在这里我深深的祝福惠欣早日康复,也希望您能在休假的这段日子,反省自己; 然后再驶入人生大道,画出更美丽的人生。

Read more...

与平静融合在一起

>> Sunday, January 11, 2009

平静是种很迷人的感觉。
喜欢和平静的人在一起,不是为了获得刺激,而是想感受他们所散发出的平和感觉。
- 保罗.威尔森 Paul Wilson

每当我在静心时,心灵所感受到的就是平静。

一天让自己感受2次平和的感觉是一种美妙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温馨的、和平的、没有忧虑的、快乐的、自然的、无所求的、安详的。

让我们把我们宁静的心传播给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祥和的心境。

感恩我们身体的构造,能让我们平和、宁静。

Read more...

觉醒的活着

>> Friday, January 9, 2009

世上最可怕的东西,
不是人,不是鬼,更不是妖魔鬼怪,
而是自己的执著、妄想和幻觉。
你的幻觉,让你以为可以占有一个人,
也可以用钱买到所有的东西.....
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妄想,
只能为自己带来痛苦和不安,
在还来得及时,觉醒的活着吧....
只要不执著万象,就能放下一切苦。

- 吴九箴

活了半辈子,也已年过35,我们可曾活在当下。年少时,梦想着快点长大;大学时,梦想着我的志向;毕业了,忙于我的事业;工作了,忙于嫁娶;有孩子了,忙于下一代的人生规划。

您可曾为您的喜好而活?
您多久没看电影了?
您多久没看漫画了?
您多久没去野餐了?
您多久没去 party 了?
您还会去看夜景吗?



为了我们的忙碌一生,我们贡献了我们的人生时间。我们的人生是不会倒回的了;不要再混混沌沌的过日子了,该觉醒了吧!

每天觉醒的活着吧! 活在当下吧! 爱惜自己的心吧! 快快乐乐的活着吧!

Read more...

改变是放下

>> Thursday, January 8, 2009

我并不同意冯以量的说法。我不欢迎战争;所以我认为改变是放下。

人总害怕改变,因为我们总让过去的经历困扰着。

「人生所有的困境,都是由自己的心境所造成的。」当我们面对问题时, 内心如果不那么主观偏激,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认为的「困境」,可能就在一瞬之间就成为帮助自己的「順境」了。

所以我认为改变就是放下我们的执著、偏见、怨艾、自以为是。只要改变心境,就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走出困境,不让自己继续沉陷痛苦和挫折之中。

Read more...

馮以量說...

>> Tuesday, January 6, 2009

改變是一場戰爭﹣﹣是自己跟自己的內在戰爭。

沒有東西是來傷害你的,而是激發你的潛能。 沒有人可以傷害你,除非你允許。

Read more...

什么是有? 什么是无?

>> Monday, January 5, 2009

我们总认为“有”会带来快乐, “无”会带来痛苦。

因此常渴望“有”,害怕“无”。

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想“获得”,不愿“失去”。

然而过度的想“获得”就是执著;懂得“给于”,才会明白“放下”。

学习了解及明白别人的需要,将自己宝贵的事物与人分享,就可以帮助自己放下过度的执著。

当我们不执著于“有”,更能享受“无”,我们将较能够面对“一切无常”与“变化”;进而不再计较,人也会轻松、自在。

感恩我身边所有成就今天的我的一切人、事、物,我爱你们。

Read more...

丽芳的砂劳越经历

>> Friday, January 2, 2009

昨晚丽芳打了个电话来述说起她在Sarawak的经历,让我感动及感恩。

丽芳与几个朋友到Sarawak过Christmas, 在海边观赏海景时,发现了一只大约有5cm大的蜜蜂。丽芳连忙拿起照相机,照了这只蜂。照了相的蜂,对丽芳更亲切了,在丽芳头上扎了一针。

丽芳的头马上感到疼痛,同行的友人马上帮丽芳做能量转递。20分钟后,丽芳感到那个疼痛是unbearable了,连忙赶到医院。由于不知道那只蜜蜂的毒素有多毒,所以医生连忙给丽芳吃antibiotic. 过后,丽芳回到饭店,休息片刻,友人又帮丽芳做能量转递,几次的能量转递下来,丽芳的头是没看到“包”,而且状况良好,在Sarawak玩了5天回来了。在医院,丽芳遇见了一个也被同样的蜜蜂扎了针的病人,那个病人在医院已经2个星期了,脸部还没消肿呢。

感恩宇宙大自然、我们的身体的自然自愈能力,让丽芳在没有任何大碍之下尽情的在Sarawak游山玩水。而丽芳也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的,在危难之下,还遇到友人相助。感恩!

Read more...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Thursday, January 1, 2009

今晚有个朋友来电,忏悔她的所作所为,我对她由衷的尊敬; 因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只要我们了解我们的错误,我们就有机会改进、提升自己,这就是修改我们行为的积极人生。

我们该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为它辩护,只需努力改变。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dget for Blogs by LinkWithin

最新發表

永恒的生命部落格观察

  © 永恒的生命by Aimee Tay2010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