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生命

哲人说:“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

>> 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希望以下这一段《摘抄》能够启发我们为何该“友善”的心。

什么是友善?

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了。

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

他们聊得挺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阿马提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

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

朋友们,请奉献您的友善,那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也是一种爱的储蓄;它让您和您身边的人感情更纯真,也让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Read more...

好言一句三冬暖

>> Wednesday, January 28, 2009

在网路上看到好一则《好言一句三冬暖》,希望您们会喜欢。

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胡佛,有一次飞回洛杉矶,在距地面九十多米高的空中,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幸亏他技术高超,飞机才奇迹般地着陆。

胡佛立即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预料的,他驾驶的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却是喷气机用油。

当他召见那个负责保养的机械工时,对方已吓得直哭。

这时,胡佛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维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说:“为了证明你能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的飞机做维修工作。”

从此,胡佛的飞机再也没有出过差错,那位马马虎虎的维修工也变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了。

Read more...

机缘

>> Tuesday, January 27, 2009

人与人的相识,都始于机缘。就如同您我一样,虽然您我或许不曾相识,但能够透过网路这个平台来了解我的想法,都是机缘。

机缘是一项科学无法证实的事件,它有时感觉起来像是命中注定,彷彿有个无法解释的力量在导引着我们。

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是那么的多,为何您与您的朋友会相识相交,靠的是机缘;打开报纸找工作时,令郎满目的广告,为何您会选上一些公司去应征,靠的是机缘;而您去面试时,来求职的人是那么的多,为何公司主管会选上您,靠的是机缘; 甚至您最近的阅读习惯,一个人能够亲近一本书,也是需要机缘。

Read more...

友善

>> Monday, January 26, 2009

最近,我们遇见了一位友人,这位友人是老师。友人提到,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学校竟然有大约20%的老师申请转校;校长没批的公文,教育局竟然批了下来。而大多数老师们转校的地点竟然离学校不到10公里以外的学校。

最近学校开学了,校长的态度转变得好友善,让我的这位友人有点受宠若惊。

待人友善是我们做人的必须。可是当一个平时待人并不太友善的人,突然待您友善时,我们反而会变得战战兢兢。

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时甚至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

每个人的理想的生活环境,是希望生活在友好、友谊、友爱的氛围中,也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意、善良、善举。

我们的校长职工会很努力的给学校老师与家长大力倡导'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动员全国师长共同努力,创造这样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Read more...

反省

>> Friday, January 23, 2009

嗨!各位新年快乐!由于农历新年假期外出度假去了,没把电脑带去。部落格的posting有些延误,敬请各位包含。

十年前有位老朋友Z先生嫁女儿,由于女儿嫁入豪门,家里喜气洋洋,女儿的婚纱出自澳洲名设计师,所以婚纱需去澳洲量身定做。由于是华人,晚宴时新娘会穿上大红褂袍来敬酒,所以大红褂袍就从香港量身定制。在婚宴里,新娘的父母即风光又体面的介绍男方的某某 Dato..., Datin...., Tan Sri.....。朋友们都好生羡慕!

结婚七年后,就在三年前,Z先生的女儿离婚了。Z夫妇的好心情掉到谷底,总觉得没面子。在朋友聚会时总在陈述着过气女婿的种种不是..... 过气亲家母对女儿的种种不是..... 相比结婚时在我记忆犹新的种种向好与离婚后的种种埋怨,人心的无常沥沥在眼前。:

Read more...

有‘舍’就有‘得’

>>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昨天秋娥fax过来报纸上的一则报导,这则报导源自2008年第19期的《环球人物》,愿与大家分享之:

神秘的散财大亨

在美国有一个人,他76岁,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没有定制过奢华的西服,一直穿着老旧的休闲装;没有昂贵的名表,戴的是廉价的塑料手表;没有自己的小汽车,出门一般乘坐地铁或者出租车,即使乘飞机,也只买经济舱;他用的公文包是个布袋。另外,你如果和他到小酒馆坐坐,他一定会仔细的对账单:如果你住在他家里,睡觉前他一定会提醒你把灯关掉了;甚至和自己的妻子居住在只有一居室的套房里,而且还是租来的……

大家一定很奇怪,一个贫穷而吝啬的美国老头有什么好说的?就让我们看看他都做了那些事吧。

他曾为康奈尔大学捐了5.88亿美元,为加州大学捐了1.25亿美元,为斯坦福大学捐了6000万美元。他曾经投入10亿美元,改造新建了爱尔兰的7所大学和北爱尔兰的2所大学。他曾设立“微笑活动”慈善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的腭裂儿童做手术提供医疗费用。他曾为控制非洲的瘟疫和疾病投入巨额资金,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40亿美元,还有40亿美元等待捐献。

Read more...

简单的生命

>>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贡献出去的,转眼间就会把它们全部都收回来。

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与愉快,都完全由自己造成。 别忽略了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们所思所想、所说所做,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

我年过40时才了解到这一点,觉得有些迟,但是迟到好过没到;我如今努力的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那负面的思考模式;把它们通通都改变过来,虽然是有些辛苦,但是我并不想给自己太多的借口了,毕竟对于现在年近50的我,人生是不长了,如果能活到85,我最少还有一半的时间来改进自己。

这几个月,遇到2个患了癌症的少女,她们年龄还小,竟然就面临人生的尾声,我好感慨!很不幸的,在我们见面没多久,她们就与世长辞了。虽然我们可以掌控我们的生活细节,但是我们并不能掌控我们的生命。在我们还有能力悔改时,尽情的悔改吧!

希望无意间漫游到这里的您能早些体会这一点。

戒指

>>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与你分享我收到的一个email

戒指

有一次,聽到一位牧師對即將步入婚姻的新人說:「戒指」就是「戒」掉「指」責別人的手。
這句話對我有如當頭棒喝,讓我對「戒指」的定義有新的詮釋。
俯首看著自己手上戴著的結婚戒指,原來它除了是定情物之外,還有另一個提醒,就是「戒掉指責別人的手」。

回想結婚五年多,每次與老公吵架,
幾乎都與「指責」有關。
「你怎麼一直看電視?」
「你怎麼忘記倒垃圾?」
「你怎麼那麼晚回來?」
「你怎麼不幫忙做點家事。」
面對我的指責,老公原本都默默接受,久了,他心裡頭不舒服,開始反駁。
原本只是雞毛蒜皮小事,但兩人都不想輸,在言語上你來我往,
結果越說越激動,最後竟是相吼,不是我氣得奪門而出,
就是他大聲關上房門,兩敗俱傷。
事後,我總是懊惱萬分,為什麼不好好溝通?
「指責」必有一方贏一方輸。

Read more...

停止抱怨

>> Monday, January 19, 2009

每当我在反思我的行为表现时,我总会发现,我们的抱怨和批评是不断的;有时我们抱怨政府的政策、抱怨交通的阻塞、批评餐厅食物的烹饪不好、批评别人的不是,一天下来,我发现负面的思考模式占了我们的思考的大部分;而正面的说词例如称赞、贺喜、鼓励别人仅然寥寥无几。

感恩释净道法师的慈悲,通过秋娥把“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送给我,谢谢释净道法师,让我反思我的所作所为。昨天开始,我就细心观察我的言行举止,发现一天下来我都没有在抱怨、批评、闲言些什么;觉得还蛮有成就感的。今早,又开始有意识的观察自己,发现一早下来,尽然批评了4次,我觉得我需要好好的改进了。

为何我觉得我需要好好的改进呢?因为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

Read more...

生活的幸福 ≠ 生命的幸福

>>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最近轰动台湾的司法事件是‘前总统陈水扁的弊案’,因为他的儿子在探望他时,带了一本名为《穷得只剩下钱》的书给他,这本书也因而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窮得只剩下錢》这本书描述了以下的故事:

精彩試閱 - 不要只剩下錢

相傳有一位旅居美國事業相當成功的女企業家,住在山邊風景優美的豪宅。有一天,女企業家接到一通很久沒有聯繫的高中好友的電話,說有事要到美國開會,想順道飛去看她。她非常高興,要求好友一定要多住幾天。

屆時這位女企業家開了一部非常高級的車子去接機。

抵達家門時,果真是一棟氣派十足的豪華住宅,四周是一片翠綠寬廣的草坪,其間還有花園、網球場、以及游泳池。

除了到機場接機的車子之外,車庫裡還有一部非常高級的汽車和一部跑車。豪宅裡面有十幾間空著的房間,任由這位好友選擇,每個房間裡面並且掛有高價的名畫。

安頓之後,這位好友問說家人呢?這時女企業家臉色一沉,說:

「我先生有外遇,很少回家。」

這位好友為了緩頰,馬上問:「那孩子呢?」

女企業家嘆口氣說:「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住在別的城市。」

接著嘆口氣說:「你不知道,我現在是『窮得只剩下錢』。」

Read more...

不存在的女儿

>>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故事始于从一个大风雪的夜晚,医生大卫亲自为妻子诺拉接生,却发现双胞胎之一的女婴患有唐氏症。为了不让妻子面对新生女儿的心智障碍的悲剧,大卫以善意的谎言蒙骗诺拉说:女儿已夭折,於是吩咐当年在场的护士洛琳把小女婴送到安养机构。谁知这个決定从此让整个家庭变了样。

太太诺拉无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阴影,开始酗酒、外遇,只为了麻木自己都说不清的失落,独子保罗则得不断和双胞胎妹妹菲比的幽灵纠缠,换取父母的一点注意。大卫满心愧疚不能言说,於是一头栽进摄影,到处拍摄女婴、女孩、少女,仿佛要为远方的女儿留下成长记录。

但是当年在场的护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卫要求将小女婴送到安养机构。在开車离去的途中,这位暗恋大卫的护士決定独自把女婴养大。她搬到另一个城市,隐姓埋名靠各式各样的兼差赚取生活费,用一己之力对抗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为这位小女婴打造出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这两个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对比,活著的保罗和「死去」的菲比;物质生活无虞唯独不能坦诚以对的医师,困苦艰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诚勇敢的单亲妈妈。多年以后,当卡洛琳与大卫重逢,她对他说:「你逃过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错过了无数的喜乐。」

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关爱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虚空难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书中每个人跟命运挣扎奋斗著,用力背起人生苦难重担……

Read more...

生病是生命的转机

>> Tuesday, January 13, 2009

人生要是没有一些转折点,身为“人”的我们有时是没有、不会、懒得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我们遇到困境时, 反思是必要的; 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遇到了瓶颈,身体自自然然就会反应,让我们有机会改进。如果机会到来,而您没好好把握,机会之窗关闭之后,我们就不知道何时才会有机会遇见了。

身为“人”的我们很奇怪,生病总是认为“不好”; 殊不知道其实是我们有着“转机” 才会生病的。为何呢?因为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运作良好,我们的身体机能发现细菌感染了,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它们豁出去了,才会让我们生病的。试想一下,如果免疫系统不好的话,细菌就不会被发现了,潜伏在您的身体里,要是潜伏久了,就会形成更加严重的病症了。

Read more...

与平静融合在一起

>> Sunday, January 11, 2009

平静是种很迷人的感觉。
喜欢和平静的人在一起,不是为了获得刺激,而是想感受他们所散发出的平和感觉。
- 保罗.威尔森 Paul Wilson

每当我在静心时,心灵所感受到的就是平静。

一天让自己感受2次平和的感觉是一种美妙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温馨的、和平的、没有忧虑的、快乐的、自然的、无所求的、安详的。

让我们把我们宁静的心传播给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祥和的心境。

感恩我们身体的构造,能让我们平和、宁静。

觉醒的活着

>> Friday, January 9, 2009

世上最可怕的东西,
不是人,不是鬼,更不是妖魔鬼怪,
而是自己的执著、妄想和幻觉。
你的幻觉,让你以为可以占有一个人,
也可以用钱买到所有的东西.....
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妄想,
只能为自己带来痛苦和不安,
在还来得及时,觉醒的活着吧....
只要不执著万象,就能放下一切苦。

- 吴九箴

活了半辈子,也已年过35,我们可曾活在当下。年少时,梦想着快点长大;大学时,梦想着我的志向;毕业了,忙于我的事业;工作了,忙于嫁娶;有孩子了,忙于下一代的人生规划。

您可曾为您的喜好而活?
您多久没看电影了?
您多久没看漫画了?
您多久没去野餐了?
您多久没去 party 了?
您还会去看夜景吗?

Read more...

改变是放下

>> Thursday, January 8, 2009

我并不同意冯以量的说法。我不欢迎战争;所以我认为改变是放下。

人总害怕改变,因为我们总让过去的经历困扰着。

「人生所有的困境,都是由自己的心境所造成的。」当我们面对问题时, 内心如果不那么主观偏激,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认为的「困境」,可能就在一瞬之间就成为帮助自己的「順境」了。

所以我认为改变就是放下我们的执著、偏见、怨艾、自以为是。只要改变心境,就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走出困境,不让自己继续沉陷痛苦和挫折之中。

馮以量說...

>> Tuesday, January 6, 2009

改變是一場戰爭﹣﹣是自己跟自己的內在戰爭。

沒有東西是來傷害你的,而是激發你的潛能。 沒有人可以傷害你,除非你允許。

什么是有? 什么是无?

>> Monday, January 5, 2009

我们总认为“有”会带来快乐, “无”会带来痛苦。

因此常渴望“有”,害怕“无”。

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想“获得”,不愿“失去”。

然而过度的想“获得”就是执著;懂得“给于”,才会明白“放下”。

学习了解及明白别人的需要,将自己宝贵的事物与人分享,就可以帮助自己放下过度的执著。

当我们不执著于“有”,更能享受“无”,我们将较能够面对“一切无常”与“变化”;进而不再计较,人也会轻松、自在。

感恩我身边所有成就今天的我的一切人、事、物,我爱你们。

丽芳的砂劳越经历

>> Friday, January 2, 2009

昨晚丽芳打了个电话来述说起她在Sarawak的经历,让我感动及感恩。

丽芳与几个朋友到Sarawak过Christmas, 在海边观赏海景时,发现了一只大约有5cm大的蜜蜂。丽芳连忙拿起照相机,照了这只蜂。照了相的蜂,对丽芳更亲切了,在丽芳头上扎了一针。

丽芳的头马上感到疼痛,同行的友人马上帮丽芳做能量转递。20分钟后,丽芳感到那个疼痛是unbearable了,连忙赶到医院。由于不知道那只蜜蜂的毒素有多毒,所以医生连忙给丽芳吃antibiotic. 过后,丽芳回到饭店,休息片刻,友人又帮丽芳做能量转递,几次的能量转递下来,丽芳的头是没看到“包”,而且状况良好,在Sarawak玩了5天回来了。在医院,丽芳遇见了一个也被同样的蜜蜂扎了针的病人,那个病人在医院已经2个星期了,脸部还没消肿呢。

感恩宇宙大自然、我们的身体的自然自愈能力,让丽芳在没有任何大碍之下尽情的在Sarawak游山玩水。而丽芳也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的,在危难之下,还遇到友人相助。感恩!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Thursday, January 1, 2009

今晚有个朋友来电,忏悔她的所作所为,我对她由衷的尊敬; 因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只要我们了解我们的错误,我们就有机会改进、提升自己,这就是修改我们行为的积极人生。

我们该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为它辩护,只需努力改变。

Related Posts Widget for Blogs by LinkWithin

最新發表

永恒的生命部落格观察

  © 永恒的生命by Aimee Tay2010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