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生命

艱苦的生活

>> Sunday, May 31, 2009

日本政府調查:近三成老人感生活艱苦。

日本內閣今天發佈了2009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其中發現,65歲以上的高齡人士中,感到生活艱苦的比例,達到26.4%,將近三成,而覺得生活寬裕的人,只有8.5%,比例還不到一成。

白皮書預測,日本社會的高齡化程度,到了2010年之後,將成為世界第一,白皮書並強調,日本社會未來的高齡化挑戰,將是世界任何國家都未曾經歷過的。

白皮書也指出,日本老年人和附近鄰居的聯繫,正在減少。

據白皮書估計,光是以日本東京來說,2005年,65歲以上的人口,約為230萬;30年之後,也就是203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約395萬人,這顯示日本大都會的老年人口,會有大幅增加的傾向。 2009年5月29日新浪新聞

人老了,對生活失去了興趣,就覺得生活艱苦;可是,有位朋友的孩子才17嵗,也有厭世的傾向,總覺得活著沒什麽意思。

生活是艱苦的,不論年老或年少,如果遺失了“自我”,就不會明白生命的意義。

那麽 「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我們在家庭,社會到底扮演著什麽角色?

生命中有很多未知的答案,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應該是很多人想要去了解的事。

一個人會對生活在這世上的目的有所疑惑時,我猜想那個人目前的人生中並沒有什麼目標。

我們可以選擇為自己而活,也可以選擇為別人而活,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決定,但是首先我們要先知道

① 我們想要過怎樣的人生
②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

這樣大家才會知道要作怎樣的事,成就怎樣的結果,一切隨心所欲,只在於我們想不想要。

所以一切的根源,就在於自己對自己的設定,人生就像一場戲,我們要怎麼演,要演怎樣的戲,就由自己這位主角決定。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改變角色,直到找到一個最適當的人生模式。

悲觀的人,總覺得衝破艱苦的日子,遙遙無期,終日沮喪不已;樂觀的人,卻覺得艱苦只是近在腳下,只要忍耐挨一下就過去了! 往往命中的困境,不也是如此嗎?

Read more...

端午节快乐

>> Thursday, May 28, 2009

Read more...

一個美麗的約定……

>> Wednesday, May 27, 2009

兩個身患絕症的男孩和女孩,相互用書信交換彼此的關心與祝福,但他們雙雙離開人間後,卻仍然收到對方寄來的信。

命運是如此的殘酷,它讓兩朵朝氣蓬勃的花蕾還未來得及綻放,他們的青春與活力就要過早地凋謝了,而命運又是仁慈的,它讓兩顆已經瀕臨絕望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男孩和女孩在醫院的走廊上相遇了,在四目相觸的那一剎那,兩顆年輕的心靈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們都從彼此的眼睛中讀出了那份悲涼。

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到了傍晚,他倆已成了彷彿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了。

從此以後,男孩和女孩相伴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日出日落,兩人都不再感覺孤獨無助了。

終於有一天,男孩和女孩被告知他們的病情已經到了無法醫治的地步,於是他們都被接回了各自的家。

他們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但男孩和女孩誰也沒有忘記他們之間曾經有過的一個約定,他們唯有通過寫信這樣的方式來交換彼此的關心和祝福。

那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對他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

就這樣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已經三個月過去了。

一個下午,女孩手中握著男孩的來信,安詳地合上了雙眼,嘴角邊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

她的母親在她的身邊靜靜地哭了,她默默地拿過男孩的信,一行行有力的字躍入眼簾:「……當命運捉弄你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彷徨,因為還有我,還有很多關心你、愛你的人在你身邊,我們都會幫助你,保護你,你絕不是孤單一人……」

女孩的母親拿信的手顫抖了,信紙在她的手中一點點浸濕了。

女孩就這麼走了,她走後的第二天,母親在女孩的抽屜裡發現了一疊寫好封好但尚未寄出的信,最上面的一個信封上寫著「媽媽收」。

母親疑惑地拆開了信,是女兒熟悉的字跡,上面寫道
:「媽媽,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也許我已經離開您了,但我還有一個心願沒有完成,我和一個男孩曾經有個約定,我答應他要和他共同度過人生的最後旅程,可我知道也許我無法履行諾言了。所以,在我走了之後,請媽媽您替我將這些信陸續地寄給他,讓他以為我還堅強地活著,相信這些信能多給他一些活下去的信心……女兒。」

望著女兒努力寫完的遺言,母親的眼睛再一次濕潤了
,她無法再克制自己的情感,她覺得有一種力量在促使她要去見一見這個男孩,是的,她要去見他,她要告訴他有這麼一個女孩要他好好活下去。

女孩的母親拿著女兒的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男孩的家。
她看到了桌子正中鑲嵌在黑色鏡框中的照片裡是一個生氣勃勃的男孩。

女孩的母親怔住了,當她轉眼向那位開門的婦人望去時,那位母親早已淚流滿面,她緩緩地拿起桌上的一疊信,哽咽地說:「這是我兒子留下的,他一個月前已經走了,但他說,還有一個與他相同命運的女孩在等著他的信,等著他的鼓舞。所以,這一個月來,是我代他發出了那些信……」說到這裡,男孩的母親已經泣不成聲。

這時女孩的母親走了過去,緊緊地抱住了男孩的母親,喃喃地念道:「為了一個美麗的約定……」

「願」的力量是不可思議,能讓人專注、轉念,若保持的住在逆境中,會變成堅強、冷靜,因為要達成目的,只有往「理」去思考,反而會生出很多的機智,一些的潛能也會被激發出來,於己於人都有很大的利益,所以自古以來的名人,都是經過如此的歷練而成就!

人因有「愛」而生出「願」,因「願」對一些得失,就顯得無所謂,因為甘願付出、喜捨,煩惱也會跟著流失,對人生來說,表面看是吃虧,但卻是一種智慧的增長學習,所以是「功不唐捐」!

Read more...

缺德事,不可為

>> Tuesday, May 26, 2009

有一位青年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

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這時富人心裡起了歹念,欺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勞金。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沒有人會買。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

於是富人賴賬,他說只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青年畫家傻住了,他從來沒碰到過這種事,心裡有
點慌,花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個有信用的人。“我只能花三千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唆了。”富人認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三千元,賣不賣?"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價。”

“笑話,二十倍,是二十萬耶!我才不會笨得花二十萬買這幅畫。”“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

那個富人呢?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話淡忘了。直到那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
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好友!有一件事好奇怪喔!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不二價,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二十萬。好笑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富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這件事對自己的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青年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二十萬買回那幅人像畫。

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如果一個人幹了缺德的事,無論什麼時候都會遭到相當的報應。

Read more...

不生氣的秘訣

>> Monday, May 25, 2009

古時候,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他一生氣就跑回家去,然後繞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後來,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而一生氣,他仍要繞著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當愛地巴很老了,走路已經要拄拐杖了,他生氣時還是堅持繞著土地和房子轉三圈。

一次,孫子問他:「阿公!您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裏面有什麼秘密?」

愛地巴對孫子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我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跟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裏,我氣就消了。氣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工作、學習了。」

孫子又問:「阿公!您年老了,成了富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

愛地巴笑著說:「老了生氣時我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我就邊想———我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裏,我的氣就消了。」

(摘自《做人與處世》)

Read more...

高貴的秘密

>> Sunday, May 24, 2009

一個精明的荷蘭花草商人,千里迢迢從遙遠的非洲引進了一種名貴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裡,準備到時候賣上個好價錢。對這種名貴花卉,商人愛護備至,許多親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卻連一粒種子也不給。他計劃繁育三年,等擁有上萬株後再開始出售和饋贈。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開了,花圃裡萬紫千紅,那種名貴的花開得尤其漂亮,就像一縷縷明媚的陽光。第二年的春天,他的這種名貴的花已繁育出了五六千株,但他和朋友們發現,今年的花沒有去年開得好,花朵略小不說,還有一點點的雜色。到了第三年的春天,他的名貴的花已經繁育出了上萬株,令這位商人沮喪的是,那些名貴的花的花朵已經變得更小,花色也差多了,完全沒有了它在非洲時的那種雍容和高貴。當然,他也沒能靠這些花賺上一大筆。

難道這些花退化了嗎?可非洲人年年種養這種花,大面積、年復一年的種植,並沒有見過這種花會退化呀。百思不得其解,他便去請教一位植物學家,植物學家拄著枴杖來到他的花圃看了看,問他:“你這花圃隔壁是甚麼?”他說:“隔壁是別人的花圃。”

植物學家又問他:“他們種植的也是這種花嗎?”他搖搖頭說:“這種花在全荷蘭,甚至整個歐洲也只有我一個人有,他們的花圃裡都是些鬱金香、玫瑰、金盞菊之類的普通花卉。

植物學家沉吟了半天說:“我知道你這名貴之花不再名貴的致命秘密了。”植物學家接著說:
“儘管你的花圃裡種滿了這種名貴之花,但和你的花圃毗鄰的花圃卻種植著其他花卉,你的這種名貴之花被風傳授了花粉後,又染上了毗鄰花圃裡的其他品種的花粉,所以你的名貴之花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不雍容華貴了。”

商人問植物學家該怎麼辦,植物學家說:“誰能阻擋住風傳授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貴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讓你鄰居的花圃裡也都種上你的這種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貴也是這樣,沒有一種高貴可以遺世獨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貴,就必須擁有高貴的“鄰居”;要想擁有一片高貴的花的海洋,就必須與人分享美麗,同大家共同培植美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自身的純潔和華貴。

心靈無私,這是我們保持自身高貴的惟一秘密。


Read more...

堅持自己的信念

>> Saturday, May 23, 2009

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我們該堅持我們的信念,不受別人而影響。

我們的價值,是我們給自己的定價。 堅持自己崇高的信念,才會贏得別人對我們的信賴。

第十二塊紗布

一位來自衛校的畢業生,在一家大醫院實習。實習期滿,如能讓院方滿意,便有可能被留用。

一天,來了一位生命垂危的傷員,院方全力進行搶救,實習護士被安排做外科手術專家兼院長---王教授的助手。

高難度的手術從清晨一直做到黃昏,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被縫合,這名實習護士突然盯著院長說:「王教授,我們用的是12塊紗布,可您只取走11塊。」

「我已經全部取出來了,一切順利,立即縫合!」院長堅定的回答著。

「不,不行!」實習護士高聲抗議道:「我記得非常清楚,手術中我們用了12塊紗布。」

然而院長還是沒有理睬她,大聲命令道:「沒有錯,聽我的,準備縫合!」這名護士急了,大聲叫了起來:「院長!你是醫生,你不能這樣做!」

直到這時,院長的臉上才浮起一絲欣慰的笑容,他舉起左手心裡握著的第12塊紗布,向在場的人宣布:「這是我最滿意的助手!」

這名實習生理所當然的成了該醫院的正式護士。

堅持自己的信念,讓自己成爲無價之寶。

Read more...

何謂幸福

>> Friday, May 22, 2009

幸福是什麼?難道標準答案就是童話故事裡所說的「王子與公主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大部份的女人都是懷著憧憬走向紅毯的另一端,卻很快地就必須面對夢醒時刻;有人選擇認命、有人選擇逃避、也有人為愛而勇於改變自己。

不讓自己有太多想法的女人,總要自己相信,不要為經濟煩惱; 把老公顧好、小孩看好,沒事到處逛逛買東西,這就是一種幸福。但她們往往忽略了培養自己面對無常的應變能力,而老天爺總不忘給每個人來個不定時的試煉;平時疏於準備與鍛鍊的人總很難跨越關鍵時刻。到頭來,幸福還是掌握在老天爺手上。

對有謀生能力的職業婦女來說,有自己可以輕鬆的時間就是一種幸福。在職場上她們要爭能力、求表現,而回家更需爭地位、爭份量,每天必須全力以赴地面對生活,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能夠有一小段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對她們而言竟是不可多得!

現今的社會普遍還是存在著男女不平等;在工作上爭能力,女人往往要比男人付出更多時間及努力。就算爭得了,不知不覺中也失去了許多更珍貴的東西。除非是未婚或沒有小孩,不然為了工作常得犧牲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自身健康、甚或自己的婚姻!

習慣於職場上證明自己的能力,不知不覺把家庭也企業化管理,女人溫柔的本能也慢慢的被遺忘了; 在家裡處處講「公平、道理」、事事求「效率」; 殊不知理講多了情就薄了, 從而忽略了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 這是多數職業婦女面對多重角色的困境,若頭腦不清,不知及時角色轉換,幸福就真的像童話故事了。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在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就如潑出去的水,而在婆家則通常很難有媳婦說話的份,更別談什麼地位,也難怪現代的新女性爭著、吵著要平等、要地位,為的就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影響力。

前一陣子看「雍正王朝」有很大的感觸,對於何謂「母以子為貴」,劇中有一段很好的印證,讓我聯想到身為女人,什麼才是我真正該去爭的?該去努力的?唯有教育出人格出眾的孩子,我們才能母以子貴。唯有教育出尊重我們的孩子,未來我們才擁有真正的地位。

我想上天賦與女人最大的任務就是教育下一代,而我們一切的學習與所受的教育、訓練都是為教育傑出的下一代準備。我期許自己是改變家族的推手,家族的歷史可以從此改寫。不要小看自己!若身為母親者都有此胸懷,誰說人類的歷史不會因此而改變!

就如同尼采所說:「當你知道為什麼而活時,就能承受一切的苦難。」目標一旦明確,過程就看你如何去經營!而幸福的定義也就可寬可窄。若你只想獨善其身,那至少也得為自己、為孩子的將來準備,從瞭解自我開始,維持一個溫暖而理性的家庭,孩子才能從安定中求發展。若心懷天下,那就必須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典範,跳出窄小的自我,擴大影響範圍,為我們能改變的部份努力。

幸不幸福其實只在一念之間,若能轉念,其實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若一味地隨著世俗價值生活,那幸福就真的如天上浮雲,抓都抓不住。

文章來自:張淑伶 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

Read more...

老天會知道

>> Thursday, May 21, 2009

“你子宮裏長了東西,最好儘快動手術!”醫生說。

手術很快安排好了。瘤不大,只須切開一個小小的口。醫生打開病人的腹部,向子宮深處觀察,準備下刀。

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額頭。他看到了令他難以置信的事,子宮裏長的不是腫瘤,是個胎兒。

他矛盾了,陷入掙扎。如果下刀,硬把胎兒拿掉,然後告訴病人,摘除的是腫瘤。病人一定會感激得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確定,那所謂瘤,一定不會復發。相反的,他也可以把肚子縫上,告訴病人,看了幾十年的病,他居然看走眼了。

這不過幾秒鐘的掙扎,已經使他渾身濕透。小心的縫合之後,醫生走到病人床前。

「對不起!太太,我居然看錯了,你只是懷孕,沒有長瘤。”醫生深深的致歉,“所幸及時發現,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個可愛的小寶寶!」

病人和家屬全呆住了,隔了十幾秒鐘,病人的丈夫突然衝過去,抓住醫生的領子,吼道:「你這個庸醫,我找你算賬!」

後來,孩子果然安産,而且發育正常。但是醫生被告得差點破産。最大的傷害,是名譽的損失。
有朋友笑他,爲什麽不將錯就錯?就算說那是個畸形的死胎,又有誰能知道?

“老天知道!”醫生只是淡淡一笑。爲自己的身家名譽,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顧自己的身家名譽,而去維護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摘自《衝破人生的冰河》◎劉墉 )

Read more...

從遺憾中領略圓滿

>> Wednesday, May 20, 2009

我們常常安慰別人說:「人生是沒有圓滿的。」 不能得到一切。

然而,誰說人生是沒有圓滿的呢?我們所擁有的,是另一種圓滿──從遺憾中領略圓滿。

沒有分離的思念,怎能領略相聚的幸福?

沒有經歷過被出賣的痛苦,怎會領略忠誠的可貴?

沒有嘗過苦戀的滋味,又怎能體會長相廝守的深情?

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能夠相聚,彼此忠誠,長相廝守,不正是一種圓滿嗎?

圓滿的人生,不是擁有一切, 而是學會了珍惜和付出。


在一個小宇宙裡,你是圓滿的;當你不再貪婪,你是圓滿的;當你了解愛情,那是自身的圓滿。

月圓月缺,但是,你不會說月亮是不圓滿的。


你愛著的那個人,也許是不完美的,也許是有很多缺點的。你自己又何嘗不是?然而,你們的關係卻可以是圓滿的;那個圓滿,超脫了現實,是一種領略和追求,也是一種寬容。




Read more...

勇於認錯的背後

>> Tuesday, May 19, 2009

孩子們都知道做錯事要勇於認錯,以真誠的態度道歉。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做得到,但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很清楚該怎麼做,且都已在調整中。

反觀我們成人世界,礙於面子與自尊,能做到的有幾人呢?多數的人忘了真誠,就算真的錯了也一定得硬拗,深怕彎腰後就無法站直,失去了面子、傷了自尊。其實大家都會打從心裡去佩服有勇氣認錯的人,至少我們一定會被真誠的態度打動,那為何我們自己卻很難做到呢?

因為生活背景和成長環境不同,我們通常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去看這個世界、去與不同的人相處,我們認為對的事,在別人的眼中或許就值得商確,加上溝通不良,彼此之間的磨擦也常因此而產生。

小磨擦處理不當就變成大磨擦、爭吵。對那些跟自己關係生疏的人,爭吵或許只為了一個公道,而這種爭吵並不會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但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爭吵,不但影響生活更會影響彼此的情緒,處理不當更可能讓彼此的關係破裂,不可不謹慎!

很多時候,我們該學習如何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如何以他人的背景與價值觀分析他的想法,如此,就會發現我們會明白他人的內心世界,也聽得懂他人為何而執著;包容與勇氣不知不覺產生,自己也不得不為自己感動。這就是理性的力量,而「愛」也從中再生。

從而,我們學習到因理解而道歉、因愛而道歉。這樣我們以更寬廣的心去接納他人的缺點,以更清晰的態度去檢視自己,「真誠」的產生讓我們有勇氣認錯,而幸福也趕走了怨懟。

人生真的很有趣,憂傷和快樂、哭泣與歡笑、幸福與怨懟,總是分不開,端看我們以何種想法面對。

而勇於認錯的背後一定得有理性的思考能力為底,要不然不知為何而認錯和死不認錯就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Read more...

愛人與被愛

>> Monday, May 18, 2009

愛人幸福?
還是被愛幸福?
有人愛的人說愛人較幸福,付出愛的人卻覺得被愛更幸福。
當然如果有人愛,自己又懂得去愛人,那便是超級的幸福!

如果幾個女人在一起談話,難免會討論到家裏的另一半,討論當下,總會發現有些是被老公呵護的,有些是呵護老公的。 被老公呵護的總讓大家羡慕。

「被愛」是一種幸福,但不一定快樂,因為愛你的人不一定用你喜歡的方式愛你。做一個接受者,操控權不在你,被愛的太多與不及,恐怕都不是一件好事。

被愛的太多或許必須付出「失去自由」或「無法獨立」的代價。

因為付出愛的人不免會落入想擁有或操控被愛人的泥淖中,這是人之常情,結果雖然擁有愛自由卻也被限制了。也有人樂於享受被愛,有個可以依靠的人感覺真好,但一旦沒有了愛,也就沒有依靠,就如鳥兒沒有了翅膀,從此不再飛翔。

在有些步入中年的人們,就會遇到失去另一半的朋友,不斷訴說先生當年如何如何,卻走不出失去先生的悲痛,不再對生命抱持熱情。又或者失婚的朋友飽受怨恨的煎熬,沒有了愛好像太陽不再升起,不知如何渡過餘生?上天開了一個玩笑,讓你擁有但卻又突然把它取走,像是飢餓的孩子又被拿走最後一片麵包,真是折磨啊!

「愛人」當然是自發而主動的,主控權在自己,不過「盲目的愛」與「有能力的愛」卻有天壤之別。

盲目的愛,憑自己的感覺,喜歡操控,「因為付出所以我要……」,常忽略對方的感受,「己所欲,施於人」,因為我喜歡,所以用同等的方式對待別人。因為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聽我的,應該照我的方式去做(很熟悉的想法,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見證)!這種愛很辛苦,愛人的人很辛苦(求不得苦),被愛的人也辛苦(有負擔的愛,沈重!)。

有能力去愛人的人,因為懂得愛自己,才看得懂別人,以他人所需的方式去愛對方;愛他於不知不覺中而能真正進入他的心中,此所謂無負擔的愛。讓你所愛的人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

懂得自己的獨特與珍貴,才有辦法用相同的角度去愛別人,去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因為理解,少了操控,這樣的愛更令人覺得溫暖,更令人期待。

一路走來,從期待被愛,至今學習做一個有能力去愛人的人,我因不願把自己命運交在別人手上,領悟到與其等待別人來愛,為何不把愛掌握在自己手上?事實上老師常說的一句話一直是我改變自己的力量來源──「期許自己是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我期盼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我的人生因有貴人而不同,我也希望有人因我而不同。

成長是一種喜悅,有能力去愛人更是一種幸福,一種對得起自己這一生的富足感覺,更奇妙的是,在付出的當下,你已收得滿滿的愛。

文章來自:張淑伶

Read more...

最後一聲銅鑼

>> Saturday, May 16, 2009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

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輕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好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

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

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

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 氣的皮球。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

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 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

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

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面,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


Read more...

溺爱病毒

>> Friday, May 15, 2009

溺爱战争

本篇文章摘自:商业周刊第977期
作者:李盈颖、刘承贤、贺先蕙

孩子们正遭受「溺爱病毒」的攻击!他们拥有的物质比上一代多5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他们却不满足,还出现负向行为。爱孩子容易,用对的方式去爱,却很难……

有一种病毒,正在全球各个角落肆虐,对着孩子们发动攻击。如果你是个非常疼爱孩子的父母,小心了!这个病毒的感染源不在空气中,被感染也不会发烧、呕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现七大负面人格特征:骄傲、愤怒、妒嫉、懒散、暴食厌食、陷溺、贪婪,从而影响一辈子的竞争力。

现象:千禧之子常见被溺爱儿童症候群
这个病毒带来的症状,名叫「被溺爱儿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着在父母身上,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发病率尤高。这已成为二○○○年以来全球儿童教育界最忧心的现象。卡拉(Carla Wagner),十七岁,美国佛罗里达州学生。这一天,她用美国运通金卡消费了一杯龙舌兰,酒后,她驾着Audi A4扬长而去,撞到了一位女学生。当法院打算以酒醉驾车以及伤害的罪名起诉她时,她的父母问法官:「那么,卡拉今年夏天是不是还可以像往年一样到巴黎度过夏天?」

这是2001年八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故事「Power Struggle, who's in charge here?」里的真实案例,该主题系探讨美国小孩被溺爱及父母企图扭转这个风气的情况。二○○五年十月,英国《泰晤士报》也刊出一篇专文:「如何终结被溺爱儿童症候群?」(How to end spoilt brat syndrome?),文中提到一个案例:「她,只有十三岁,已经有了第一次性经验,用违禁药品,自杀过一次,每次离家出走都要好几天才回去。」你可能会认为,这个少女成长于暴力家庭,事实不然,她的父母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总是细心呵护,给她一切她所要的,让她成为家中的「老大」!
这个女孩,正遭受「被溺爱儿童症候群」的侵袭!

调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认孩子被宠坏
不止英、美国,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湾。阿文(化名,编按:根据〈儿童及少年福利法〉,儿童及少年未受适当之养育或照顾时,媒体不得报导该儿童及少年之姓名),基隆某国中三年级学生。国小时,他很聪明,父母极度宠爱。一次他欺负同学,老师请父母来学校。他的父亲,从BMW座车下来,就怒气冲冲直奔找导师,母亲则穿着水蓝色碎钻小礼服,随后跟来。父亲劈头说:「我的儿子,我很了解!」母亲再说:「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是有人激怒他,才会欺负人。」阿文就这样一直被护着进入国中。

国一时,阿文的学习状况有了变化。数学老师发现他连简单的运算都不会,请父母来校了解状况,导师说:「也许他要去检定一下智力……」话还没完,阿文父亲拍桌:「你脑袋才有问题!」升上国二,父母这时才意识事态越来越严重。父母决定带他去鉴定。鉴定结果出炉,医生说:「阿文是抗拒学习,而且懒惰,造成智力退化。」夫妻俩回想着过去一味称赞阿文的结果,竟让儿子变成这样,两人愣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语。过去,人们总高唱「给孩子的爱永远不嫌多」。但如今,过多的爱、不当的爱,却让孩子们失去竞争力,甚至产生负向性格。

以下六个数据,分别来自二○○一年哈佛大学的研究、2001年CNN及《时代》杂志联合进行的民调、二○○二年美国非营利公共意见研究团体Public Agenda的调查:

一、80%的人,都认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宠坏了。
二、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认自己的孩子被宠坏了。
三、75%的人认为,现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四、只有9%的成人认为,他们在公共场所看到的孩子「对成人有所尊重」。
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师,因为「无法忍受」学生的行为,认真的考虑离开教职,或他们知道有人因此离职。
六、也是最惊人的数据,一九八四年时,孩童可以影响父母达五百亿美元的消费。到了二○○一年,这个数字达到三千亿美元。更进一步推论,父母给孩子的物质享受,比上一个世代整整成长了五倍! (编按:这段期间儿童人口数仅成长一五%)

这些数据共同指出一个现象:孩子对父母的控制权越来越大,但其被宠坏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五倍的爱,五倍的物质,孩子消化得了吗?

病源:婴儿潮后期出生的父母易溺爱子女
儿童心理学先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金德伦(Dan Kindlon),以美国九所学校逾千户家庭为样本,研究四至十九岁儿童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后,提出一份报告。

该报告指出,婴儿潮后期陆续诞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变成溺爱的父母,他将其称为「溺爱世代」。原因有三:一、他们在物质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们扬弃权威的教养方式。

在溺爱世代的家庭,美国的平均孩子数目已从四个变为两个;台湾每个家庭孩子数则仅一.一八人,他们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爱。而这一代的父母,过去都被权威方式管教,因此他们质疑权威,如今他们选择与儿女做朋友、采取宽松的教养方式。这群溺爱世代生下的孩子们(一九八○年以后出生),被称为「千禧之子」(Millennials),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代」,因为他们拥有最丰富的资源。

根据统计: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房间里有个人电脑、三成儿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间里有电话。他们让父母或爷爷奶奶带着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属于大人的活动──出外用餐,现在变成全家人的事;有九○%的父亲会进产房看孩子诞生。随着家庭的收入越多,他们到伦敦听大笨钟钟声、到巴黎塞纳河乘船、到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喂鸽子的机会就越高。

症结:民主与溺爱,一线之隔
千禧之子,是历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儿童,然而,越多的爱,越多的物质,却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副作用。

根据教育理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类型(民主、权威、溺爱、忽视),此分类系根据父母付出的「温暖、支持」,与「指导、要求」程度而有所区别。

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们既给孩子充分的「温暖、支持」,又给予适当的「指导、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尊重,同时发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纳与个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会变成「溺爱型」父母,两者常常只是一线之隔。辅大儿童与家庭学所副教授陈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给予「温暖、支持」,却未给予「适当的指导、要求」,赋予过度的自由,将变成溺爱型父母,孩子无法制止本身负向、不合理的行为,自我接纳能力也低。

而溺爱型父母又可再分为两类:放任,或过度保护。前者没有为孩子设定规则,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为。后者则主动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没有提供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

台北现场:怕厕所不干净,菲佣陪伴上学
镜头转到台北的大安社区。八岁的Angela(化名),头发整齐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剑削过。她的父母常常出国,收入属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独生女,从小备受宠爱。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苏格兰裙,肯定搭配相称的素色上衣,袜子样式绝不会抢走上衣的风采,脚踩的是ELLE童鞋,连包包款式、该斜背、侧背,都有讲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连上厕所这件事也不例外。

她就读仁爱国小一年级时,每周二中午,菲佣为她送便当。只见菲佣迅速的跑进教室、放下便当,牵着小Angela的手,两人很快来到厕所前。菲佣一间间敲开厕所的门,「太暗、地上有水、马桶上有黄渍」的都被淘汰。如厕完后,菲佣迅速的帮她整理衣服,接着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两分钟之久。小 Angela的妈妈要求她,学校厕所不够干净,若想上大号,尽量忍住不要在学校上,免得「处理不好」。但一年下来,她还是决定将女儿转到厕所更干净的康桥国小。

逢年过节的时候,Angela的妈妈一定认真打点,从接车的阿姨、司机、到外籍课程老师、导师等十几人,都送上高档礼品。因为这些钱可保证她的女儿坐上校车最好的座位,一旦在校有任何异常,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回报、联络簿的老师留言也总比别人多得多。房间有人扫、上厕所有人伺候、出门有人接送,Angela能做什么呢?常常,她让自己变成一座雕像,不发一语。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完全被剥夺了。

大陆现场:儿子打妈妈巴掌说「鸡腿是我的!」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铁车站里,有很多「地铁父母」。上海的地铁有三层,最底层是搭车处。这天,一位爸爸在车站外买早点,他拿着手机,气急败坏对着另一头的太太说:「叫你先去排队买票啊!上什么厕所?万一儿子来不及怎么办?」说着边掏钱、边骂、边挥手叫儿子先去月台等。

原来,上海父母为了让宝贝儿女省时间,夫妻两人分工合作,一人买早点,一人买票,好让孩子不用浪费时间,多个十分钟看书。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也曾说过一个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时,包了一辆计程车。当天,郭台铭赶夜车,从山西南部夜渡黄河。晚上十点多,月光泻了一地,司机跟郭台铭坐在黄河边聊天,聊啊聊啊,司机先生竟哭出来了。原来,这司机每天赚了钱,只吃两个馒头、两根葱,但为了孩子,他一定会买根鸡腿回去给儿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儿子的鸡腿给他吃,儿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说:「这鸡腿是我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吃?」

郭台铭感叹:小孩一直以为鸡腿是他的,连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让步。这种小孩没有感恩心,只晓得占有,不晓得失去的滋味。

美国现场:餐厅拒收失控的小孩进门
放任的溺爱型父母也很多。在纽约长岛,有间名为「船坞」的餐厅,门口就曾挂了牌子写着:「如果你不能好好控制你的孩子,请你们不要进来用餐。」餐厅的规定则是:「No checks ,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children outside.(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里面打行动电话,把会尖叫的小孩带出去)」。

另一个主角Dorothy(化名),则出现在台北市中心的快乐玛莉安美语幼稚园。六岁的Dorothy活在母亲对她百依百顺的羽翼下,在学校,只要别人不合她的意,她就用尖叫、大吼抗议,母亲对她束手无策。每天,她带着家里的高级糖果,从私家轿车下车,略仰着头慢慢走进学校,她袋里的糖「叮咚叮咚」碰撞发响。「各位同学,我今天带来的是摩洛哥可可巧克力糖。」接着,她将糖一颗颗放在同学掌心上,「你,哼!没有!」只见她跟一个男孩说。因为昨天这位小男生拉了她的辫子,今天必须接受惩罚。 Dorothy在学校,就像「蜂后」一般,懂得利用物质发号施令。

高雄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周文君分析,孩子在社会互动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协、分享、互动」三种特质,被溺爱的孩子,容易丧失学习这些特质和演练的机会,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园,是社会情境的第一关,被溺爱的孩子因为不具上述三种特质,容易与同侪出现争执,随着时间长大,在人际交往上就会产生挫折感。这个挫折感紧接着会带来焦虑、忧郁、拒学,然后产生更多的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自杀、攻击性的行为。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于将「获得东西」视为理所当然,通病就是「等不得」,当「无法获得」的情境出现,就容易出现犯罪行为。

忠告:「易开罐的爱」只会害了孩子
然而,溺爱的问题不在于爱多、爱少,而在于「怎么爱」。爱的方法正确,孩子的行为加乘;爱的方法不正确,错误的行为也更严重。

这样的状况你应该不陌生,或者,你应该见过:全家吃饭时,父母因为爱孩子,总是主动帮孩子夹菜,将最好的菜留给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下剩余的菜。久而久之,孩子理所当然以为,「我本来就该吃最好吃的菜」。有一天,当他看到爱吃的食物,问也不问,一口气全盘吃光,不管其他人是否取用时,你才发现,原来你的爱给错了方式!

周文君分析,成功的爱,孩子不仅感受到父母的用心,还会回头反问母亲要不要吃一口,而不是全部吃完。这样的爱,就没有多余的问题。

美国权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伯.寇尔斯(Robert Coles)曾对富家子弟进行研究,他指出这些孩子的问题:「尽管拥有财富及特权,可是他们依然不快乐、不满足。所有的钱财、玩具、旅游,全都不请自来。他们已拥有许多,还想更多,得到后却没有很大的满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这表象之下,充满着纠结不去的无用感。」

同样的,因为不虞匮乏,千禧之子也失去努力的动机、生命的热忱。

也如同美国心理学教授索罗门.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腊诸神,后来为何变成易怒的一群:「正因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有任何愿望可以马上实现,就变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实现的理想、有需要花费力气才能满足的需要上。由于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神也会变得烦躁。」

爱孩子,就别让你的爱,变成「易开罐的爱」:廉价、易开、随取随有。收回你的一只手吧!

Read more...

心境转逆境(三)

>> Thursday, May 14, 2009

洞庭湖每临冬季就干涸,大部份的鱼虾都被渔夫打捞走。可是在湖里有一种叫泥鱼的,它却有它的求生之道。

每遇冬天,泥鱼就将全身滚进湿泥里,然后口衔泥水,静止不动。渔人乍见,总把泥鱼误以为泥巴,让它幸运逃过一劫,等到来年春暖水来,泥鱼就洗尽身上的泥巴,快乐地游入水底。

像这么微小的泥鱼,都知道要顺应环境求生存,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又怎能受挫于逆境,而一蹶不振呢!

在人生中,也许我们轻轻跌了一跤,就赖着膝盖疼,要别人扶我们起来;可是我们看看擂台赛上,拳王泰森被击倒,又有谁来扶他呢?他必须靠着自己的努力站起来,而且只有短短十秒钟而已。能再站起来,就可以再战,可以再成为拳王;如果倒下去了,机会就没有了。

~人活着就应该是个不屈挠、斗不垮的强者───海明威~

烦恼是别人带来的,快乐是自己找到的。
快乐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
何不快快乐乐过完每一天。

生活是自己的全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每天早晨起床时给自己一个微笑
再大的困难也没什么搞不定的

希望大家天天快乐

Read more...

心境转逆境(二)

>> Wednesday, May 13, 2009

有位先生在公司里的人缘很好,他性情很好、待人和善,几乎没人看他生气过。

有一次有个朋友经过他家,顺道去看看他,却发现他正在顶楼上对着天上飞过来的飞机吼叫,朋友好奇的问他原因。

他说:「我住的地方靠近机场,每当飞机起落时都会听到巨大的噪音。后来,当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发脾气时,我就会跑上顶楼,等待飞机飞过,然后对着飞机放生大吼。等飞机飞走了,我的不快、怨气也被飞机一并带走了!」

一个人的脾气的好坏,在于知道如何适时宣泄自己的情绪。一味的压抑心中不快,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生活步调紧凑繁忙的现今社会中,人人都应学习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达的人生!

~一些压力是必须的,就像船,必须要有些东西去压船,才能航行─叔本华~

Read more...

心境转逆境(一)

>> Tuesday, May 12, 2009

火车上,坐着一对夫妻。先生彬彬有礼,而太太却一路上不停地抱怨着。

不是嫌倚子脏,就是嫌风太大,不然就骂车上的服务小姐态度不好,好像没有一件事让她觉得满意,让她看得顺眼。

先生礼貌地跟邻座的人打招呼,当别人问他们从事何种职业时,先生说:「我是工程师,我太太是制造家。」

别人好奇的问:「尊夫人制造什么产品?」

先生笑着回答:「她专门制造不愉快!」

我们每天早上醒来,就只有两个选择:希望这一天过得快乐还是不快乐。其实这只是一种心境的差别,就看我们自己的决定了!

~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所造成的。 ─牛顿~

Read more...

生与死

>> Monday, May 11, 2009

今天一早,父亲捎来消息说:三舅去世了。我素来少与三舅联系,所以并没听过他有什么病症; 就询问父亲:三舅到底得了什么病? 父亲说: 身体衰弱。 因为清明节时,父母亲才与三舅及舅母见面,想必这是突发事件吧!

万物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定律,没人可逃避。虽然每个活着的我们都会死,可是我们却对死亡没有太大的观念。

就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台湾南华大学吕应钟教授的<圆满的句点:现代人应有的生死观! >

一、廿一世纪是心物合一的世纪

三百多年来人类科技文明急速发展,使得人类根深蒂固地以为: 科技可以解决一切、科技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然而,人类的精神文明水准与生活艺术眼光却日益消退,精神与道德认知成为人类知识之化外,这是地球文明的警讯。 此种令人担忧之现象全然由于科技长期主宰人类学习知识之偏差所造成,养成人类以科技能验证者才可信之狭隘思维,也引领人类一步一步趋向不自知的堕落深渊。

事实上,科技不是衡量宇宙一切的标准,科技也不能代表人类的一切成就,科技更不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没有科技文明,人类仍然能「好好活着」。科技无法让人类真正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无法提升人类对生活的真知,因为科技研究对象是死的物质,而人类的存在除了物质世界之外,更重要的应是精神内涵。

廿一世纪人类的另一个新时代文明将会展开,因为廿一世纪是宝瓶座世纪,宝瓶的性质是「高频、高能、放光」的,因此21世纪也将是一个黄金时代,是蕴涵着光和爱的力量的时代,代表人类的精神文明高度进化与真诚正义发挥的时代,人类将进入全新的智慧领域。

二十一世纪的地球文明将迈向「心物合一」的时代,人类将摒弃旧的物质科技与经济成就的价值观,从而建立新的精神文明价值观。人类价值观的改变最显著的是「有土斯有财」的传统观念破灭,而被「有才斯有财」取代,也就是说「有能力、有智慧才能获得权力、获得财富」,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二、了悟生命是第一关

科学家一向认为地球生物是从原始的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海中低等生物、有壳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猿到人,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来。而且也要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环境,大小体积要适当,引力不可太大或太弱,要有可供呼吸的气体,要有水份,要有阳光保持温度,要有陆地等等。

这是狭义的地球生命观,已经主宰人类思潮久矣,目前大家都认为是对的,到了21世纪就会知道全错了。目前科学家研究的「生命科学」其实只是「生物科技」,此种研究不能真正了悟生命的内涵。因为「生物」不等同于「生命」,因此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是世纪末极为重要之事。

亚里斯多德在《灵魂论》中主张一切生物皆有魂,植物有再生魂(regenerative soul),动物有感觉魂(sensitive soul),人类有理智魂(rational soul),理智魂是不死的、永恒的,其他的魂则与躯体一起死亡。

笛卡尔认为灵魂为人的主要部份,而且是完全的独立的实体,人死后灵魂不死。因此地球的「生命」是包含身(肉体,和进化论的肉体存在相同观念)、心(思维,不同等级的生命均有不同的思维,低等生物有简单思维,高等生命有高等思维,植物也有思维)、灵(本体,或视为灵魂,才是真正永生的生命)。

只有身,则为尸体。只有身与心,则为植物人。因此三者缺一不可,方能称之为完整的人。更扩而思之,超地球的生命是否一定要有肉体?是否一定要居住在实体星球?是否可以只以灵的方式存在?则是思考生命定义不可忽略之方向。

三、超越死亡是第二关

如何定义死亡是人类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前西方医学认定心脏停止跳动即为死亡,目前改为脑波停止才视为死亡。但是,行深度禅定的高僧之脑波呈现停止状态,却不可谓之死亡。

人类对死亡的看法有三:
(1)死就死了,生命结束了,一切也结束了。
(2)死亡之后,灵魂继续存在。
(3)灵魂不会死,而且还会转入另一个躯体。

柏拉图《对话录》: 「死亡大有希望是件好事,它必属于二者之一: 或是一种全然的灭绝,而死者一无所觉;或是一种适然的变动,灵魂从这里移居那里。」 康德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死,但是从「知识」的观点证明灵魂不灭是不可能的,因为知识的对象属于现象界,而灵魂属于本体界。

中国人认为死亡就是天人永隔,因此会尽己所能的表现哀凄。然而天主教相信人的死亡,只是变换成更美好的生命形式,活在天国,或成为不好的形式在地狱受苦,因此亲友死亡并不会感到绝望,不需永别,他们相信亲友是到主的身边。此种信仰是最健康的。

《庄子.逍遥游》云「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可见,死生是很正常的,如同昼夜交换一样。至于人死后灵魂到何处去?这就要从时空的概念谈起,才会正确。

《淮南子天文训》注曰:「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 上下四方即空间,往古来今即时间。

爱因斯坦谓宇宙是时间空间的连续体,它是多重的、无限的。

依佛陀分类,宇宙有十法界三十八种时空,由下往上分别为:

1.欲界:有十二种时空: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

2.色界:有二十二种时空: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3.无色界」有四种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

以时空场理论言,此三十八天界即三十八个不同时空,各自存在,性质相同,只是频率不同而已,因此《圆觉经》说:「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明白指出时空性质相同(同一法性),不论是地狱时空或天宫时空,其形成的场也相同(皆为净土)。

《长阿含经三十三天品》云:「一切街衢,四交道中,屈曲巷陌,屠脍之坊,及诸严窟,并无空虚,皆有众神及诸非人之所依止。」 注意「并无空虚」四字,可见三界是重叠共存的。 一切不同形态的生命均在此不同且共存的时空中实存的。

而时空无限且共存之思想,即能体悟神界(天界)、人界(阳界)、鬼界(阴界)是同时存在,互不干扰。因此「生命时空场」理论是人类在新时代必须深思的重要观念。

了解生命在各种时空场中的实况之后,人类就知道死亡的真相了,可以说,人是不会死亡的,死亡只不过是每人的本命灵换一个躯壳而已。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好比人与汽车。汽车是不会动的,人进去后就变成活体。同样,肉体是不会动的,灵魂进去后,就成为活的生物体。


四、生命是不朽的存在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因此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就忌讳言死,并将鬼魂之事当作怪力乱神,桎梏我们的思想久矣。错哉!哀哉!

死与生互为循环,「往生」的真义即「往另一个时空出生」,因此,宇宙中的本体生命是永恒的、不死的。生命在地球上这一段时间,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而已。

人类最重要最深层的学问就是 「了解自己、活得愉快」,再加上自古认为的 「生死事大」,因此建立二十一世纪正确的生活观是当今人类不可再回避的自觉。

生活是一辈子的事,要过怎样的生活是每个人自己选择与决定的,有人选择生活得有意义、有感性、有内涵; 有人选择生活得轰轰烈烈;有人选择生活得平平凡凡、毫无趣味;有人选择醉生梦死... 全是个人行为,他人无从干涉。

「生」很简单,然而「死」却要用心,因为有「好死」与「歹死」之分,我们廿一世纪的人类要深切了解生死观。

希望今天带给各位一个了悟阶段的开始。祝福各位好好的活在二十一世纪。 -- 台湾南华大学吕应钟教授

Read more...

卖了法拉利的和尚

>> Saturday, May 9, 2009

最近遇到一个朋友,她从包包里拿出了一本书,对我说:现在我正在看这本书,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本书为 The Monk Who Sold His Ferrari。

书名吸引了我。 它是一本精巧的小书,有个有趣的名字。

故事大概是说,有位很成功很富有的律师,忽然在法庭上心脏病发晕倒,在医院醒来后便变卖一切(当然包括他的法拉利跑车),去了喜玛拉雅山寻道去,结果遇上了一个神秘社群,学了一套人生智慧,于是回来传播这些讯息。

虽然书中的讯息带有很多的印度谚语、大众心理学、或新纪元思想,或许是老生常谈; 然而,「知」亦不等于「记得」,「记」又不等于「行」:

思想力量:

So, if I want to have the inner strength to get up earlier, eat less, read more, worry less, be more patient or be more loving, all I have to do is exert my will to cleanse my thoughts?
如果我想利用意志力,让自己起床起早点、吃饭吃少点、读书读多点、忧心忧少点、耐性多一点、或爱心多一点,我只需要洁净我的思想?

When you control your thoughts, you control your mind. When you control your mind, you control your life. And once you reach the stage of being in total control of your life, you become the master of your destiny.
当你能控制你的思绪,你便能控制你的头脑;当你能控制你的头脑,你便能控制你的生活。当你能控制你的生活,你便能控制你的命运。

You have the power to be more than your environment. Similarly, you have the capacity to be more than a prisoner of your past. To do this, you must become the master of your will.
你的力量比你身处的环境大,亦比困着你的过去大。要突破这囚牢,你先要成为你意志力的主人。

语言的力量:
Remember, words are great influencers. Words are the verbal embodiment of power. By filling your mind with words of kindness, you become kind. By filling your mind with words of courage, you become courageous. Words has power... 记着,文字是极有影响力的,它们内有能量。如果你满脑子仁慈的句子,你都会变仁慈;如果你满脑子勇气的句子,你都会变勇敢。文字是有力量的。

人生目标:
"...when we are born, we are crying while the world rejoices... we should live our lives in such a way that when we die, the world cries while we are rejoicing." 当我们出生时,我们在哭而身边的世界在欢庆... 我们应该选择的生活方式, 是 - 当我们离开世间时,身边的世界为了我们的离去哭泣,而我们自己在欢庆。

愿与大家共勉之。

Read more...

母亲节

>> Friday, May 8, 2009

预祝每个母亲,母亲节快乐!

Read more...

决定成败的十种心态

>> Thursday, May 7, 2009

心态要会转,机会就在两好三坏!!

成功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大部分的失败,都来自人的两个无知,一是不知道自己缺什么?二是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

改变心态,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平日不以为意的一切,当你再次投注视线,你的人生将变得越来越好!

人生当中许多事情,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钢铁般的意志,完全取决于心态。

只要你对某一件事感兴趣,并且长久地坚持下去,都会成功。

因为上天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成功一件事!

10种心态,改变你一生

拥有努力到最后的心态,你可以比别人多更多成功的机会!!
拥有认准目标坚持不懈的心态,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拥有改变观念的心态,改变人生观,改变心境。
拥有微笑面对困境的心态,别总盯着痛苦,你会更快乐。
拥有一生活得不后悔,做自己喜欢的事,想办法从中赚到钱。
拥有真正的赢家心态,生命中带来痛苦的事物,说不定也会是另一种祝福。
拥有爱的超越心态,生活不缺乏美丽,缺少的是发现。
拥有推开每扇门的心态,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道门,轻轻一推,把人带到黯淡和光明两种世界。
拥有盘点生命资产的心态,很多时候,甚至把宝物看成废物,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是自己。
拥有最伟大力量的心态,尊重是人际交往的魔力棒,人与人之间,「尊重」二字特别重要。


本书特色

积极的心态,创造成功人生。

人的一生,风雨兼程,随时都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你所把持的是积极的心态或者是消极的心态,将会对人生的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有这么一则故事: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

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

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地痊愈。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

上面故事中的王后,以消极的心态面对问题,致使国王生病,而大臣却以积极的心态看问题,致使国王病体康复。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罗宾说:「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信念,远比任何事都要来得重要。」这是因为,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人的成败。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步入失败的沼泽。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这本书介绍了决定人生成败的10种心态,告诉读者朋友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人与事,不要以消极心态面对生活。如果你面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那么请把这本书放在你的枕边,随时看看,它一定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成功的希望。

在这里,请记住德国人爱说的一句话:「即使明天世界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


Read more...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 Wednesday, May 6, 2009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Read more...

弯的下腰才是成熟,放得下身段才是高明

>> Tuesday, May 5, 2009

章老,去年刚退休。他到儿子家去小住,选穿了自己满意的夹克和皮鞋。
儿媳一见却不满意,说:「爸,瞧你那个寒酸样!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他一听,心里顿生反感:媳妇教训起公公来了!正待发作,儿子向他使眼色。
他忍了,转而问:「那我该穿什么样子的?」

儿媳机灵,抓起皮包邀他一起上街选购,换他一套浑身上下的高级时装、黑亮皮鞋。
回来,左邻右舍一见,夸上了:「好帅的章老!」「好巧的儿媳!」
公媳俩受到如此赞扬,双方的陌生感、戒备心一下子消除殆尽。
章老一住数月,长了一身精神,活了一张笑脸,他那儿媳也乖了一张巧嘴,相处得好不开心。

前天,见到章老,问他的体会。
他说:「家务事可有学问。当时我要是逆了她,战争一打,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
现在一家和睦不说,我还受到『开通、大度,能适应潮流』的赞扬。顺着竿子往下滑,好啊! 」

顺着竿子往下滑,滑掉了老人倚老卖老、处处看不惯、唠唠叨叨的陋习;滑得了儿媳
增进孝道,愿意与公婆闲谈,加深了相互的了解;
滑得两代人拉近了距离,没有隔阂,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下滑」,是一件谦让作风,不是丢人的事。
清代黄宗羲说: 「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一份天性,是非上不必太明。」
老年人要放下架子,亲切待人,年轻人释放暖意,善待老人,共同享受滋润的天伦之乐。

Read more...

好文章 - 没有左手

>> Monday, May 4, 2009

在日本一位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左臂的十几岁的小男孩,决定向一位老师学习柔道。他很认真的学习,不过令他不解的是,六个月过去了,老师却只是重复的教他同一个动作。他忍不住问老师:「您能不能再多教我一些动作?」

先生回答他说:「你只要把这个动作学好就可以了。」

虽然男孩并不了解老师的用意,不过他相信老师的话,继续努力学习。

几个月过去了,老师决定带他去参加一个升段鉴定比赛。在比赛中,他很熟练的运用老师所教的动作,过关斩将。一直到了决赛,虽然对手强悍得令他几乎招架不住,他仍然在一番苦战后,反败为胜,得到冠军。

回家的路上,男孩问老师,为什么只用老师所教的一个动作,他就赢了这场比赛?老师回答他说:「有两个原因:

一、我教你的招式是柔道中最难的一个动作,你很精通;

二、对手想要破解这个招式则只有一个动作,一定要抓住你的左手。 」

这个男孩最软弱的地方,竟成了他致胜的关键所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软弱的地方,但上帝总在我们的软弱上,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

只要善加利用上帝给我们的一切,我们也必像这个男孩这样,在自己的软弱上,看到上帝的另一种祝福。

*行程可以不用太赶~给自己一些思考喘息的机会.
*工作可以不用太多~给自己一点调养适应的时间.
*朋友可以不用太好~给彼此一片自由独处的天地.
*关怀可以不用太过~给对方一个成长自主的空间.
*言语可以不用太白~给听者一次发挥想像的证悟.
*锋芒可以不用太露~给别人一般如沐春风的温馨.
*名气可以不用太大~给自己保留随意任性的自由.

Read more...

挑战自己,激发潜能

>> Sunday, May 3, 2009

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安于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害怕接受挑战,害怕失败,认为安于现状是最舒适,最容易的。

有两种人,一种是遇到困难、挫折仍然会坚强去面对,也敢于改变自己而走向成功的人; 另一种是遇到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想去面对,更不想改变现況而退缩的人。

无论遇到什么事件,我们都该勇敢的面对它,接受它,挑战自己的能力,就会发现: 人是有无限的潜能, 但是被挖掘出来的就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习惯了自己的现状,太安于现状,懒得去改变。但是当有外界的刺激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积极面对生命。

当自己取得进步时,可以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樣会激发自己继续挑战自己的欲望; 也可以把自己的取得进步看成是自己实力的体现,这樣你会对自己进行以后的努力更有信心,因为你相信自己的实力。

当自己遇到挫折时,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考验,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問題的办法,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能找到問題的解决办法,这樣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信心,更能挖掘自己的潜力。习惯往往是人们拒绝去挖掘自己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放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只手指头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 「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上星期的功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克死,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难上两倍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愈来愈不安、沮丧及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 「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

连学生自己都讶异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由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

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仍然,学生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

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份,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而且,不可能有在这样的程度。」 教授,钢琴大师,缓缓地说着。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有了这层体悟与认知,会让我们更乐意面对未来人生道上无尽的难题!




Read more...

投胎的选择

>> Saturday, May 2, 2009

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 中国文学家鲁藜

河边村落的某户人家,住了一对兄弟,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哥哥很聪明,弟弟很老实。某天,下了一场豪雨,暴涨的溪水冲垮了堤防,淹没了村落,这两兄弟不幸在这场意外中死亡,一起到阎王殿报到。

阎王查核两人的一生,宣判: 「你们两人生前都没做什么坏事,可以转世为人。 」

阎王又翻翻 《生死簿》,告诉两兄弟: 「现在有两个投胎的机会,你们可以自由选择。」

聪明的哥哥说: 「敢问阎王,这两个机会有什么差异?」

阎王回答: 「一个注定一生都要拿人好处,另一个注定一生都要给人好处。你们谁要先选?」

「我先!」 哥哥急忙说: 「下辈子当个拿人好处的人,当然比较好啊!」

阎王看看弟弟,弟弟点点头,说: 「没关系,就让哥哥先选吧! 我下辈子愿意当个给人好处的人。」 於是阎王便答应了两人的要求。

不久,两兄弟果然投胎转世。 哥哥生在一户乞丐家,长大也成了乞丐, 果真一生都在 「拿人好处」; 弟弟生在一户乐善好施的富豪家,时常四处布施,果然一生都在 「给人好处」。

心灵体验
「施比受更有福」
一心只想要「受」的人,幸福就会离得好远。
懂得「施」的人,肯定是幸福的人。
因为懂得为别人服务而活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故事来源: 《握紧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dget for Blogs by LinkWithin

最新發表

永恒的生命部落格观察

  © 永恒的生命by Aimee Tay2010

Back to TOP